雏鸡的饲养管理
1. 雏鸡数量预定
雏鸡数量一定按照雏鸡舍大小进行预定,育雏密度过大或过小,都会导致鸡群发育不整齐,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。
2. 进雏前检修、清扫和消毒
要在进雏前2周检修门窗,照明设施,堵好鼠洞,保证既能保温又能通风,又有适宜的光照,并对整个鸡舍、鸡笼、用具进行彻底清扫消毒。
3. 雏鸡饲养管理
3.1温度控制
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。温度与幼雏的体温、调节、采食,运动和饲料的消化吸收及腹中剩余卵黄的吸收等均有密切关系。
温度的高低还应根据季节、昼夜、雏鸡日龄、品种等有所变化。施温原则为:小群宜高,大群宜低;稀群宜高,密群宜低;冬季宜高,夏季宜低;弱雏宜高,强雏宜低。
温度正常时,雏鸡非常灵活,食欲旺盛,饮水正常,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,叫声轻快,羽毛平整光亮。
温度低时,雏鸡行动缓慢,雏鸡聚集在一起,发出唧唧的叫声,食欲差,羽毛蓬乱。雏鸡容易聚堆,聚堆时雏鸡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,雏鸡堆很容易过热过湿,堆内缺乏空气,使雏鸡出汗、感冒,呼吸困难,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昏厥,大批死亡。
温度高时,雏鸡精神不振,远离温源,大量饮水,张口呼吸,食欲差,长期温度偏高,则生长缓慢,喙、爪及羽毛发干,缺乏光泽。此时应根据雏鸡的表现,减少热源,并加大通风。
3.2雏鸡饮水
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,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,吸收残留卵黄,排除胎粪,增进食欲,尤其对长途运输的雏鸡,可有效补充运输途中所损失的水分。雏鸡到达前两小时,将饮水器装水,使雏鸡到达时饮水温度达25℃左右,雏鸡到达后,先饮水1~2小时再开食。注意观察饮水器水位,不可断水,做到饮水不断,随时自由饮用。
3.3湿度控制
湿度是指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。湿度高给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,易诱使球虫病、大肠杆菌病、霉菌病的发生,影响雏鸡的健康和成活率。在南方,湿度过大会影响雏鸡的水分代谢,并给细菌和某些寄生虫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,因此,要求保持育雏舍地面干燥。在北方,尤其是使用暖炕温床育雏的条件下,由于地表面的水分不断蒸发,舍内湿度过低,容易造成雏鸡脱水、消瘦,影响食欲,或致室内灰尘飞扬,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。
3.4光照控制
光照对雏鸡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,但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采食量有较大的影响,因而间接影响生长。
光照对雏鸡的采食、饮水、运动、健康都很重要,但光照时间过长,雏鸡会过早性成熟,影响以后的产蛋性能;若光照时间过短,则会影响雏鸡的活动、采食,导致其发育迟缓。一般来说,雏鸡出壳后的头三天采取23小时光照、1小时黑暗,使其适应黑暗环境,避免万一停电时引起惊慌;4日龄以后,每天减少30分钟光照,至14日龄时光照时间减到18小时;从15日龄开始,每周减少2小时光照,至6周龄末光照时间减到10小时。
3.5断喙
断喙是防止各种啄癖的发生和减少饲料浪费的有效措施之一。鸡在采食时仍保留着鸟类利用脚趾的扒刨来寻找食物,用喙来挑剔食物的生物学特性。鸡还有嗜好颗粒状食物的习性。由于这些特性,在育雏过程中,由于光线过强,密度较大,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等都可以造成啄癖。啄癖包括啄羽、啄肛、啄翅、啄趾等,轻者致伤残,重者可死亡。鸡采食时总是喜欢用趾爪扒刨饲料,喙将不喜欢吃的东西剔除一旁,啄食喜爱的食物。在采食粉状饲料时更是这样,以致一部分饲料被弄洒到地上,造成饲料的浪费。此外,当日粮中蛋白质、某些矿物质不足不全,或是环境条件不良,都会引起啄癖,为了有效的防止上诉情况的发生,就需要将鸡的喙部切短,即断喙。
3.6雏鸡免疫
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。个体免疫的优点是每只鸡都能接受足够量的疫苗,产生可靠的免疫力,其缺点是鸡易发生应激反应。群体免疫的优点是省力、省时间,对鸡群影响小,缺点是免疫效果不均,个别或少数鸡可能接种的疫苗量不够,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。